2025年7月22日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的红军城(乌克兰称波克罗夫斯克),俄乌冲突迎来决定性转折。这座战略要地不仅是乌军前线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也承载着乌克兰对乌东地区的最后控制权。当俄军特种部队在赛弗尔斯基顿涅茨河畔升起三色旗时,乌军防线如多米诺骨牌般崩塌,战争走向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红军城的失守是俄军精心策划的结果。自2024年9月突破赛利多沃防线后,俄军通过三阶段战术逐步瓦解乌军防御:以11万兵力猛攻东部季米特洛夫镇,迫使乌军分散防御;渗透小组利用第155旅指挥混乱潜入城区,在卡纳尔水务公司等地建立据点;最终于7月22日发起单日40次冲锋,配合无人机引导的精确炮击,彻底瘫痪乌军抵抗。这场战役导致乌军1180人伤亡,更致命的是,连接E-50高速公路和三条铁路干线被切断,武勒达尔、康斯坦丁诺夫卡等剩余据点的补给线瞬间断绝。这座城市的战略价值远超地理范畴,其碳矿储量占乌东冶金工业的40%,沦陷后乌克兰军工产能再遭重创,炮弹日均产量仅为俄军的七分之一。
红军城的陷落为俄军打开了战略突破口。其西部的第聂伯罗州和北部的克拉马托尔斯克直接暴露在俄军炮火下。俄南部集群已沿公路网推进至克拉马托尔斯克南郊,若夺取这座城市,乌军在顿巴斯的指挥中枢将彻底瘫痪。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俄军可依托新修建的“新俄罗斯公路”和“亚速环线”,将占领区资源转化为战争动能,实现“以战养战”。这种战略转变使俄军在兵力、火力和后勤上形成碾压优势。对乌克兰而言,局势已陷入恶性循环。泽连斯基虽宣称“正清除俄破坏组织”,但乌军总参谋部战报罕见回避“控制权”表述,仅强调“该方向爆发75场战斗”,创下单日冲突频率纪录。西方援乌疲劳症加剧,德国“金牛座”导弹交付量不足承诺的30%,美国暂停供应“爱国者”导弹,而朝鲜援俄的1200万发炮弹正源源不断运抵前线。这种力量对比的失衡,使得乌军即便集结由外国专家训练的6.5万后备军,也难以扭转颓势。
红军城的沦陷直接改变了俄乌谈判的力量天平。在伊斯坦布尔第三轮谈判中,俄罗斯已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三州的“实际控制权”列为谈判前提,而乌克兰代表仍徒劳地要求俄军“退回2月战线”。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尽管英国宣布本财年向乌提供10万架无人机,美国恢复部分炮弹援助,但这些措施难以弥补结构性劣势。欧盟对俄制裁的边际效应递减,而俄罗斯通过能源外交构建的“去美元化联盟”,正逐步消解西方压力。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俄军在占领区推行的“俄式行政体系”和公路网络,已使当地民众从行为习惯上逐渐认同俄罗斯,这种“软征服”比军事胜利更具深远影响。
随着红军城战役落幕,俄乌冲突进入“后顿巴斯时代”。俄军下一步可能将防线固化至第聂伯河,转而消化占领区资源,同时以“特别军事行动”名义对扎波罗热核电站等战略目标发起突袭。乌克兰则面临三重绝境:兵力枯竭、经济崩溃、外交孤立。即便乌军启动“无人机防线”项目,试图以10万架无人机迟滞俄军推进,也难以抵消火力和制空权的绝对劣势。这场战争的终局或许比多数人预期来得更快,红军城的陷落不仅标志着乌克兰战略防御的彻底失败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